中国企业境外商务投诉服务中心是商务部免费为地方和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的窗口,基本职能是针对我国企业、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在开展境外商务活动过程中遭遇的经贸摩擦、不公平待遇和商业欺诈等,免费提供公共信息、咨询指导并受理投诉,维护我境外商务活动主体的合法权益。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非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的亮点。商务部数据显示,非洲是中国第二大海外承包工程市场,中国企业累计在非签署承包工程合同额超700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超4000亿美元,在交通、能源、电力、住房和民生等领域实施了一批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项目。
在持续升级基础设施合作“硬实力”的同时,服务保障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软实力”也在不断夯实。分析称,当前中非合作在共建“一带一路”引领下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未来中国应积极推动中非合作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对接,以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内生动力,确保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打造南南合作典范。
基建合作持续升级
位于西非几内亚湾畔的拉各斯被视为尼日利亚乃至西非地区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但基础设施滞后一度阻碍着这座城市的国际化建设进程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春节前夕,尼日利亚拉各斯州州长巴巴吉德·桑乌鲁开启了任期内的第二次访华行程。在到访中国土木集团工程有限公司洽谈合作时,桑乌鲁表示,拉各斯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增加拉各斯基础设施存量。
在参观中车大连公司期间,桑乌鲁宣布将从中国为拉各斯轻轨项目增购机车车辆。“新的机车车辆将极大缓解拉各斯城市交通压力,为拉各斯居民出行带来便利并促进城市发展。”
尼日利亚与中国在基建领域的合作由来已久。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期间,中国和尼日利亚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5年多来,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引领下,尼日利亚莱基深水港、丹格特炼油厂、拉各斯轻轨、拉各斯国际机场航站楼等一批由中国企业承建的标志性工程项目不断涌现,见证着当地发展与风貌的变迁。
尼日利亚在基建领域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也是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实现互利共赢的缩影。
记者了解到,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开展以来,中国积极对接非洲区域组织和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准则,陆续建设了亚吉铁路、蒙内铁路等一大批具有示范性、带动性的重大工程,极大提高了非洲大陆互联互通水平,为提高非洲市场要素配置效率,推进工业化、经济多元化和非洲一体化提供了基础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成果得到非洲共建国家的赞誉和认可,以及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在当地日益深入民心,中国企业在非承包工程已不再仅限于路桥、港口、场馆等大项目,也更多地向城铁、轻轨、管网、房地产等领域延伸下沉。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中国在非基建和承包工程项目不仅拉近了同非洲各国间政策沟通的距离,提升了设施联通的水平,凸显了民心相通的温度,也为中国企业、中国技术、中国设备“走出去”架起桥梁。这些在广袤非洲大地上涌现出的一条条“幸福路”、一座座“连心桥”、一片片“发展带”,充分表明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与非洲各国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百花园”,是一条中非共同参与、共同合作、共同受益的康庄大道。
做优服务护航合作
中国基建“硬实力”日益获得认可的同时,服务保障“软实力”也在不断夯实,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2023年,盈科律师事务所先后在南非、坦桑尼亚、埃及、肯尼亚、尼日利亚、刚果(布)等6个国家设立办公室,派驻中国律师,聘请当地律师并与当地律所开展业务合作。
盈科律师事务所非洲执行主任曹形龙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非合作在共建“一带一路”引领下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尤其是在经贸合作领域。“我们进入非洲将进一步加强针对中资企业的法律服务,为中企出海和在非发展保驾护航。”
在金融服务领域,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南非、摩洛哥、埃及和尼日利亚央行签署本币互换协议,促进了跨境人民币双向流动。人民币清算中心相继落户南非、赞比亚和毛里求斯,双方互设的金融机构分支机构日趋增多。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在非洲的参与者数量、业务量、影响力逐步提升,有效促进了贸易投资便利化。
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中国已与非洲52个国家和非盟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中非经贸合作不断深化拓展、提质升级,双方合作成果丰硕,为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增添了一个个生动案例。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春宇认为,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赢得了非洲人民的高度认可。未来中国应积极推动中非合作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对接,以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内生动力,确保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打造南南合作典范。 (记者 李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