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投诉

关于我们

中国企业境外商务投诉服务中心是商务部免费为地方和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的窗口,基本职能是针对我国企业、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在开展境外商务活动过程中遭遇的经贸摩擦、不公平待遇和商业欺诈等,免费提供公共信息、咨询指导并受理投诉,维护我境外商务活动主体的合法权益。

联系方式

电话:010-12335
邮箱:12335@mofcom.gov.cn
网址:12335.mofcom.gov.cn


以自贸试验区建设推进单边开放

2023-11-14 10:59:39  来源:中国贸易新闻网
 

第六届进博会日前落下帷幕,取得丰硕成果。数据显示,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784.1亿美元,比上届增长6.7%。参展企业中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89家,为历届之最。在世界经济复苏还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中国连续六年持之以恒地举办进博会,以高水平开放的姿态让各国企业共享中国发展机遇,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树立了典范。

回顾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举办进博会也是中国迈向高水平开放过程中的一次有益试验——面向全球各国提供了一个中国单边开放的平台。改革开放45年来,我国的对外开放实际上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各阶段的特色又各有不同。第一个阶段是“引进来”,这一时期,我国主要是面向西方发达国家开放,希望引进先进的理念、技术、人才、资金来实现自身发展;第二个阶段是“走出去”,鼓励中国企业发展出口,对外投资,主要对象仍然是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发达国家;第三个阶段是“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面向各个国家,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中国都欢迎各方共享发展机遇。

与过去几十年不同的是,目前的国际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逆全球化潮流来临、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跨境贸易投资形势不容乐观,这给中国对外开放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应对这一系列挑战仍然要从经济层面入手。于是,有不少专家学者建议,在举办进博会的基础上,中国可面向一些国家试点推进单边开放,以更好应对贸易投资所面临的障碍。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也有益于推动我国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单边开放的重要抓手,就是更好发挥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一方面,这有利于构建一个稳定的对外开放环境。当下的多边贸易体制面临着困局,许多国家选择搭建双边或小范围的多边贸易体系,纷纷签订自贸协定、投资协定,以保障各参与方是互惠互利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国家要么由于政治因素干扰等情况,不愿开放过多本国市场,要么有些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体系不完善,开放市场也不现实,这限制了自贸协定或投资协定的作用发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实施单边开放,就可以利用我国市场规模大、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完备的特点,持续吸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企业发展对华业务,在促进全球人才、资金、技术、数据等要素向我国集中的同时,也夯实了我国对外关系的底座。需要注意的是,单边开放也需要种种测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因此,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试验田的角色的戏份也会越来越重。

另一方面,这也给我国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提供了一个目标和抓手。目前,我国已经设立了22个自贸试验区,覆盖了东中西部地区,推出了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复制。但需要指出的是,当下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仍然存在着微创新多而集成性、系统性制度创新少的局面,制度创新成果应用于国际经贸谈判中的仍然相对较少。而我国已经加入的RCEP和目前正在申请加入的CPTPP、DEPA,都是成体系、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因此,我国应在自贸试验区先行测试实施CPTPP、DEPA相关条款,为申请加入二者做足准备,以先期形成一批集成性、系统性的制度创新成果,为后续制度型开放树立样本。

从近年来我国面临的实际形势看,发展稳定、可持续的中欧关系、中国东盟关系、中日韩关系十分重要,面向这些地区实施单边开放具有现实意义和示范效应。中欧CAI虽然被欧洲议会冻结,但仍有专家提出,我国需要通过单方面实施CAI条款内容,以促进中欧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以此类推,我国也可向东盟试点单边开放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的一些内容,向韩国、日本试点单边开放的中日韩自贸区内容等等。抑或可以找到对东盟、日韩、欧洲开放的公约数,推出对各方均适用的单边开放方案,以促进经贸合作,增加互信。

我们常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平稳的国际环境下,中国一跃而起,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今国际政经形势风云激荡,中国更应该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定盘星。唯有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不断推进高水平开放,不断扩大单边开放,我国才能在动荡的形势中保障安全的同时,仍然保持对全球各种资源的吸引力,为我国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夯实基础,也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力量。  (记者 张凡)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编译或摘编文章原文均来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